工作动态
【线上讲座】解码AI共生时代的生存法则与人文觉醒
2025-03-11 石泉县图书馆
2025年,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“赤兔”以一场街头即兴舞蹈视频席卷全球:它的关节柔若人体,能精准复刻迈克尔·杰克逊的45度反重力倾斜,甚至对围观者的调侃作出眨眼回应。
与此同时,DeepSeek发布的多模态大模型“天枢”通过司法考试、撰写科幻小说、设计蛋白质结构,其逻辑链长度突破百万token,被学界惊呼“逼近人类复杂思维边缘”。
这两大事件像一颗深水炸弹,炸碎了公众对AI的陈旧想象——当机器人不再是被程序束缚的机械臂,而是能共情、会创造的“新物种”,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规则、伦理框架甚至文明叙事,都开始剧烈震颤。
科技峰会上,马斯克宣称“五年内人形机器人将走进家庭”,而《自然》杂志同期发文警告“无约束AI将引发系统性失业潮”。这种分裂背后,是一场更深层的认知危机:当机器学会“思考”,人类该如何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坐标?